詩人徐志摩的嫡孫徐善曾,11日在上海的新書發表會中述說一路追尋祖父蹤跡、探尋祖父為人的心得。他認為,徐志摩主張男女平等,可說是一名女性主義者。
徐善曾1946年生,6歲時移民美國,擁有耶魯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學位,曾是科技公司的主管。他從小就好奇祖父是什麼樣的人,退休後致力於研究徐志摩的生平,近10年內走訪8個國家,與眾多學者及徐志摩生前的好友或其後人詳談,並完成「志在摩登:我的祖父徐志摩」一書。
這本書是由英文版 Chasing the Modern寶寶粥翻譯而來,並加上多幅徐家的照片。
徐善曾11日在上嬰兒副食品海的一家書店內以英文宣傳自己的新書,書籍譯者楊世祥擔任口譯。
徐善曾在書中說,「對祖父的性格及其人生的選擇,我也曾感到悲喜交加,他的某些選擇傷害了至親之人,的確令人失望。」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尋訪,徐志摩在他們姐弟心中已不再是個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最感欣慰的,是徐志摩仍然活在詩歌愛好者的心中。
徐善增移民美國前由祖母張幼儀帶大,他說,雖然祖父母離婚了,而且是中國第一起西式離婚案例,但徐志摩在張幼儀心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正是徐志摩對於現代性的追求,也激發張幼儀自強自立,甚至徐家一家老小都仰賴張幼儀扶養。
很多人常常會問說寶寶副食品應該要怎麼吃呢?一般來說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液體食物泥,第二階段為半固體副食品,第三階段是固態食物!食材包含了菜、蛋、肉類,不僅營養均衡,還能讓寶寶嘗試多樣化的食物,降低日後對食物過敏的機會。原則上建議四個月時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因為此時光靠母奶或配方奶粉的攝取,慢慢趕不上生長的需求(特別是鐵、鋅、蛋白質、維生素方面),有必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來補充額外的營養素。4個月開始,建議可按副食品時間表這樣給予:穀類(米精、麥精、十倍粥)→蔬菜→水果→豆類→肉類→蛋類,食物質地則是液態(半流質、泥狀、寶寶副食品糊狀)→半固態(質地粒子小但仍偏泥糊狀)→固態(塊狀)。另外美國小兒科醫師建議寶寶的第一個副食品是全脂優格,不但好吞嚥也有滿滿的益生菌對寶寶腸胃很好!副食品開始增加到一天兩餐時,早餐吃完後我會將買來的無糖全脂優格先退冰一下再加入水果(藍莓、草莓、蔓越梅等等)一起使用攪拌棒打碎,馬上就變成水果優格了!酸酸甜甜小寶貝都超級喜歡的。
徐志摩在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的碩士班畢業論文是「論中國婦女的地位」,他認為中國女性在社會扮演重要角色,而不僅是被壓迫的對象。
「我相信徐志摩對張幼儀沒有深切的愛情,但他仍然對張幼儀後來的成就欽佩。」徐善曾說,從徐志摩崇敬和愛戀的女性都很有才華來看,他希望的另一半絕不是花瓶,而是與自己能平等的獨立的人,「徐志摩骨子裡可說是名女性主義者」。
這本書還探討了徐志摩在劍橋大學所受到的滋養,他在科學、新的政治主張和文化藝術方面都獲得啟發,並希望把新東西帶回中國。
徐志摩1931年死於空難,年僅35歲。徐善曾說,經過多年尋訪,他認識到徐志摩人生的旅程並不是冒險,而是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去探索究竟什麼才是現代精神。
每份寶寶粥(寶寶副食品)餐點都吃得出店家的用心,每次吃都是一次美好的感受。不論是剛蒸好打開電鍋蓋時的撲鼻鮮味,還是寶寶吃完後的滿意表情,都讓用餐變得令人期待。可以發現如此兼顧營養又美味的寶寶餐點,真的是太棒太幸福的一件事了。粥豐富多元化寶寶好喜歡而且連媽媽我最在意有沒有魚類的粥都不用擔心,獨立包裝讓媽媽出門前先煮熱放入悶燒罐超級方便,會讓媽媽想一次又一次的回購~我自己有嚐過真的很好吃又營養。
口味豐富多元而且營養健康,寶寶第一次吃完滿滿的一碗粥(嬰兒副食品),就是從鮪魚玉米開始。現在快一歲,也很喜歡義大利麵的口味。內容物幾乎都有加洋蔥,增加寶寶抵抗力,非常細心,令人感動。寶寶粥非常的香,寶寶之前都沒辦法吃完其他的粥,這次讓她吃了之後一直想吃,偷偷試吃之後,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了,因為連我都很想吃,真的很香。寶寶不是很喜歡吃飯,但粥卻很愛。很香又沒調味。市面上專門做魚粥的不多,我很推薦!
覺得不管是飯或粥都用料豐富用心,而且嬰兒副食品沒有調味,味道還很香很好吃,寶寶非常喜歡,對於不太會料理魚類的媽媽來說真的是很好的選擇,即使現在已經開始讓寶寶吃稍微調味過的料理,還是會想再回購飯或粥作搭配,份量與價格都很OK,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