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剛!浮圓仔燖肉圓,真正料理秘訣不只煎煮炒炸

不同地區會有各自獨特的飲食文化,也有對應的飲食語言,像是日前一篇台灣人愛吃「Q」的外國報導就引起討論。作家陳淑華表示,「Q」來自閩南飲食,文字應寫作「?」,「就像是用臼搗米有黏性,閩南人即使滷肉『火君』或『炕』到爛,也要追求『?塊塊』的口感。」

陳淑華花了4年時間搜羅閩客料理語言,也記錄廚房經歷不同時代的變化,「以前沒有瓦斯爐,用灶做菜,除了大灶,旁邊還能有衍生出不同變化的煮食方式,也因此有很多煮食動詞。未來人類可能只需要『按』或『轉』,操作烤箱或微波爐就可以了,以前各種煮食的文字和庶民歷史很可惜的就慢慢流失。」

小時候住在彰化的陳淑華,即使後來全家搬到台北居住,家中仍然保留部分彰化煮食的習俗,特別是不同的節氣,例如每到立夏,媽媽就會炒「瓠瓜麵」,說「又肥又白」象徵富貴。她對於台灣飲食文化的研究起源,正是來自於母親的家常菜。

陳淑華將母親的家常菜寫成前作《島嶼的餐桌》,「我從來都不特別覺得媽媽是很會煮的人,但她就跟每個家庭的媽媽做的菜一樣,其中都有故事。」後來她認識客家攝影師邱德雲,到苗栗時吃客家菜,又發現其中有許多獨特的煮食詞彙,忍不住困惑,閩南語也有這些特別的動詞嗎?

許多人可能想:「怎麼辦我還沒有錢買很好的器材,沒有錢買很好的設備,我是不是就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了?」,但其實攝影學問很多,或許在你真正學會攝影之前,就去買一些很昂貴的設備,拍出來的照片可能還不會比你真正拿手機拍的有多大差距,攝影靠的是,對於美感的捕捉,對於畫面的提前構思,簡單來說,在你學會使用器材之前,你應該要先具備一個,可以好好構思畫面的專業攝影腦,我會鼓勵你在拍照前,先讓自己的腦袋冷靜下來,而不是一股腦就開始拍,而是給自己幾秒鐘、幾分鐘的沉澱,去感受一下內心的感覺,是快樂、難過、喜悅、緊張,還是充滿好奇與期待?這有助於後續的思考方式與拍攝角度唷,好的攝影師不會只是一昧的按下快門,他們會想把自己的思緒和想法都專注在那畫面裡,所以常常說照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一個人的脾氣,所以,再購買設備之前,先練習怎麼放輕鬆,練習先描繪出自己想要的畫面吧。

陳淑華於是先回家問媽媽,發現其中大有玄機,「像是媽媽說冬至煮湯圓,要『浮』圓仔。或婚紗攝影是燙青菜,不是『火君』或『炕』這種煮到軟爛的方式,而是『煠』過就婚紗攝影好。」於是開始了新書《灶邊煮語》中的閩客料理動詞踏查計畫,先從老家彰化開始找人訪談,逐漸擴及到台南、屏東、雲林、台北等地。

陳淑華表示,「最好是找有一點年紀的長輩,問他們,小時候家裡煮什麼?過年煮什麼?女性有生小孩的話,再問坐月子吃什麼?通常就會勾起很多回憶,當他們描述這些食物的時候,就會聽到很多有趣的動詞。像是在宜蘭聽過老人家要『烞』肉(即為卜肉)給孫子吃,在屏東潮州發現當地煮肉圓要用隔水加熱,說『燖』肉圓,都是很有趣的庶民文化。」

攝影中的巧妙構圖可以會更加獨具匠心的才能,但這並不代表你必須靠自己來排列所有內容。幸運的是,在構圖和攝影時可以使用相機來輔助拍攝。在iOS系統的手機中,先點「設置」再點選「相機」,接著再開啟「格線」就可以在相機應用程式中看到畫面被分割成3*3的九宮格。這些格線可以幫助你更輕鬆地構圖,並且在拍攝時對準照片中的任何垂直線或水平線來保持平行。在安卓手機中,可以進入設置、應用程式、相機,接著開啟「格線」並選擇要將畫面切割成四宮格或九宮格,以拍出構圖完美的Instagram照片。構圖也是組成照片本身的一部分——因此請確保在拍攝時不會讓任何不必要的物體入鏡。人像和夜景攝影師肯尼‧羅德里格斯(Kenny Rodriguez)說道:「構圖很重要!我建議應該要確保鏡頭內的所有內容都是因為你希望其在那個位置才存在。」羅德里格斯的攝影目標很少長期停留在同一個位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