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建立居家與外出的生活秩序感三方式

針對新冠防疫,近日全國終於從三級降為二級,不少餐廳、商業場所、營利或非營利的公共空間也隨之重新開放。然而伴隨著解封的同時,變種病毒同樣來勢洶洶,外出、待在家中,貌似成為新的生活選擇題。其實疫情帶給人們的改變早已形成:重視家人關係、放慢腳步、學習與未知共存,都是過去一年多來人們逐漸接受的事實。然而外出仍然未能解除恐懼,但自主管理的日子也確實將人的心情變得壓抑,三招簡單生活實踐,幫助你在外出與居家之間,重新建立生活秩序。

1.建立自己的時間節奏:在降回二級後,仍有不少企業公司維持AB班輪流或遠距工作(Work from home)的模式。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時間節奏,等同自己重新審視、定義掌握生活的輕重緩急。一周裡該花多少時間在家庭、在娛樂、跟朋友小聚?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心理需求。為自己明確定立一套時間節奏,例如:明確的不工作時段,以及只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區段,找回時間的節奏,其實就是找回自己的生命節奏。

2.安排與朋友或家人相聚:基於防疫規定,用餐需採梅花座與塑膠隔板,難以避免。但人與人的情感連結,卻是無可替代的心理需求。外出用餐短期內無法恢復過往的自由、零距離,但和家人、朋友的相聚,確實將為長久壓抑的心情帶來紓解。獨處有時、相聚有時,不管雙周或一周,無論家人或朋友,為自己安排一次外出、實體的人與人連結吧!

3.建立親子信任 解除焦慮:WFH期間,部分家長都對長時間與孩子相處、網路視訊連結感到焦慮。孩子的學習會否跟不上?孩子的精力如果沒有暑假怎麼消耗?沒去上才藝班會否浪費了這個暑假?其實如果小孩原本都正常和學校作息同步接軌,那麼在家中剩餘的時光,是否也試著信任小孩,讓他自己閱讀、自己做想做的事?陪伴但不干涉、信任但不放任也是教育的一環,放過對小孩的緊迫盯人,無形中也能讓身為父母的自己找回自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