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 編譯
某個五月的凌晨三點半,補龍蝦的漁夫們剛吃完早餐,他們的漁船停靠在美國東岸緬因灣,海風太強了,強到不適合捕龍蝦,漁夫們紛紛抱怨著。
自從1980年開始,因為全球氣候變遷之故,緬因灣的海水溫度漸漸上升,正好適合龍蝦繁殖,讓龍蝦的產量在過去幾十年來暴增了五倍,成為美國最有價值的漁業之一。但是就在去年,龍蝦捕獲量卻突然銳減,減少了2200萬磅。於是,科學家與漁夫們紛紛猜測,或許海水溫度又上升太高了,高到不適合龍蝦生存,過去龍蝦量產的美好望景,或許又快要結束了。
科學家表示有很多原因造成龍蝦產量的倍增。像是漁民們大量圍捕龍蝦的天敵,還有最重要的–氣候變遷,海水溫度上升。緬因灣的海水溫度比其他各大洋的溫寶寶粥度上升的都還要快。科學家預估,到了2025年,緬因州的龍蝦產量會減少62%,這消息讓補龍蝦維生的漁民聽了相當緊張。
龍蝦漁夫卡森先生說,在十多年前,他每年可以補到8萬磅的龍蝦,但去年只捕到過去的70%,隨著海水溫度的上升,適合龍蝦生長的水域慢慢北移,移到了加拿大灣附近。卡森先生擔心年輕一點的漁民再也無法經歷過去的美好。
目前最新的寶寶副食品添加概念是少量多樣化的副食品刺激,直接跟著大人一起吃,而不是單一食物連續給好幾天。比如說,今天餐桌上有紅蘿蔔,就用湯匙壓爛,或剪碎,就可以直接餵入寶寶的口中了。若今天還有煮豆腐,一樣剜一小匙,也是直接塞給寶寶吃一口。一天不管給幾種食材都可以,重點是量都不要多,一兩口就好,也不要每餐都吃一樣的食物。寶寶如果吞下去,拍拍手,不一定要再追加;寶寶如果吐出來,桌子擦一擦,也不需太過沮喪,其實已經有一點點食物蛋白進入腸胃道,可以刺激免疫力成長茁壯了。如果你們是外食買餐的家庭,為了與寶寶分享食物,也會因此而變的特別謹慎,挑選健康的店家購買食物,這樣全家人反而會因為寶寶的出生,而一起變健康!當寶寶出生之後,請全家人一起配合吃健康的食物,不要讓寶寶看著餐桌上的炸雞薯條,零食飲料,重鹹重糖,又不能吃,這就失去了我們輕鬆育兒、健康育兒的初衷。我們的目標是寶寶八個月大的時候,就應該已經嚐過所有山珍海味,包括各種蔬菜、水果、豆類、魚、肉、雞蛋、澱粉類等等。一開始切記少量多樣化的原則,每種食物吃個兩口就停,不要追多,不要過量,更不要心急想一餐取代喝奶。
除了龍蝦產量漸漸北移外,還有漸漸往外海,水溫較低的地區移動。也因此,漁民們必須花更多時間與力氣往外海撈捕龍蝦。往外海撈捕龍蝦充滿風險但也高報酬。漁夫說當他們撒網下海,把漁網撈起來時,心情七上八下,因為看到的不是美金,就是泥沙。
為了維持海域龍蝦的永續生存,漁夫們若看到已經帶有蝦卵的母蝦以及年紀小的小蝦都會把牠們放了,這是法律的規定,也是上一個世紀以來的漁民自律規則。為了維持自己的生計,緬因州的漁民相當遵守與支持這樣的法規。
為了生存,許多漁民不再把雞蛋都放在同個籃子裡。33歲的漁寶寶副食品夫翠普女士從小就看父親與祖父下海捕龍蝦,當個龍蝦的漁夫是她從小的夢想,但她知道不能再把全家的生計賭在龍蝦身上。於是她買了一個小小的生蠔養殖嬰兒副食品場,避免漁獲量逐年遞減的風險。
今年夏天,她打算每天早上下海捕龍蝦,下午則回養殖場照顧生蠔。儘管每天太陽都會上升,都會下降。每天緬因州沿岸的龍蝦漁民都會撒網下海捕魚,辛勤如常。但每次撒的網是否都會滿載而歸,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一般我會推薦寶寶在六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但如果有食安疑慮的媽咪們可能會想自己製作,但是食譜不僅有點複雜,還要花很多時間去熬煮,所以現在市面上就有很多寶寶粥,種類繁多,大小品牌都有,那我們應該如何挑選,我們可以利用以下這些小技巧來選購一款安全又適合你家寶寶口味的寶寶粥。首先我們在選擇寶寶粥的時候要注意成分、包裝型態、調味、安全標準跟口感條件,根據不同的月齡和使用場所,選購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先看看寶寶粥的不同包裝方式,像我們平常帶寶寶外出如果要另外帶一個容易很不方便,還難找到地方清洗,所以外出我會選擇用塑膠瓶或罐頭裝的寶寶粥,食用起來會比較方便,有些罐裝寶寶粥裏面會附一次性的湯匙,媽咪們不用再費心準備餐具,不需要清洗使用過的湯匙,真的會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