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是否心中不時會響起這種寂寞的旋律呢?處於網路科技發達的世代,寂寞已不再只發生於年長者或獨居者身上。根據一篇2018年4月發表於《劍橋大學心理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相較於同年齡人,孤獨的年婚紗攝影輕人發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失業的機率較高。
該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進行,以一項世代研究,《環境風險縱向雙胞胎研究》1994-1995年間,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出生的2,332名孩童為研究對象,於參與者18歲時進行孤獨感評估,詢問其自覺多常缺乏陪伴?多常被忽略?並就其身心健康、生活習慣、教育和就業等方面進行訪談,再透過迴歸分析與縱向分析,了解受試者的孤獨感及相關因素。
研究發現25%的參與者在某些時候感到孤獨,而有7%則是經常感到孤獨。研究者對應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調查,發現相較於其他年齡層,16-24歲族群更常感到孤獨。研究也發現,受試者中感到最孤獨的10%中,有25%處在未就學、未就業或參加培訓的狀態;而在未感到孤獨的年輕人中,處在前述狀態者只有10%。結果顯示,寂寞的年輕人較易失業或失學,且較少從事體能活動,出現吸菸、強迫性地使用科技產物等狀況較多,其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憂鬱、自傷或自殺企圖的可能性約多出一般人兩倍。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說明,這是一個大樣本長期的世代追蹤研究,所獲得的研究成果極具有參考價值,特別是網路世代,面臨許多人際互動的新型態與困難,相較於其父母等上一代,人與人面對面的接觸頻率減少,表達內心感受的機會與能力不足,對其健康與職涯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他表示,本研究提供了一個實證,值得台灣各界深思此問題,也需要瞭解台灣是否正面臨同樣的狀況及其嚴重程度。
攝影日漸流行,攝影門檻也變得很低,攝影愛好者變得更多,而其實每個人喜歡捕捉的風婚紗攝影景也都有差別,可以細分出來很多種類,有自然攝影、風景攝影、天文攝影、甚至還有暴風雨攝影、還有較單純的寵物攝影,這些都屬於自然景觀攝影的類別,而還有其他會拍攝城市景觀和結構,人物攝影、攝影真的可以分成很多個面向,而為了拍攝到更清晰的照片還需要去升級設備,像是單眼,腳架,鏡頭,有些人還會為了自己想要的畫面等待上好幾個小時或是在那扎營過夜,攝影真的會使人瘋狂使人沉迷,陶醉,現在幾乎人手都有一部智慧型手機,手機的畫質也非常進步,只要想要,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攝影師,而好的攝影師構圖就很重要了,如何在一個小方格內拍出自己最美的畫面或是世界上最美的風景,才是真正的技術。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已有研究顯示:孤獨與老年人過早死亡密切相關,影響程度與吸菸或肥胖相似,逐漸成為一項被重視的公共衛生問題。上述研究結果也顯示,感到寂寞的年輕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機率為一般人兩倍,她建議可從社會環境氛圍營造來改善,讓感到孤獨的民眾願意說出來,像是什麼原因造成?希望如何被關心而非打擾或造成壓力?孤獨感帶來什麼擔憂?…透過討論解決因孤獨寂寞造成的不愉快或其它負面現象。
葉雅馨說,孤獨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感受,通常是因為加了負面思考而對自己或週遭產生影響。要讓獨處感到自在不寂寞需從改變想法開始。如果不喜歡獨自一人,平日建立知心好友或社群是很重要的,若發現週圍有常常感到孤獨寂寞的朋友,透過電話或line給予關心是協助的第一步,如果對朋友情況感到無能為力時,建議不妨透過諮商或是尋求他人協助,陪伴朋友解決負面思考模式才是根本之道。
為什麼雜誌上的明星照片都那麼好看?是因為他們有好的攝影師?還是好的攝影棚?其實雖然這些都很重要,但其實後製也是一大工程,後製修圖可以增加攝影相片的精緻度,還可以讓照片看起來更有氛圍,後製入門其實非常簡單,我們生活中其實也很輕鬆就能接觸到,就像是現在IG我們常常看到限時動態裡面的濾鏡,也是後製的一種技巧,所以大家覺得後製對於攝影來說是不是非常重要呢?感覺攝影聽起來,真的是個複雜且高深的學問,雖然入手非常方便,但每當看到社群軟體上大家都發出一些看起來比自己拍起來,更美味的美食,更美的風景,是不是都會忍不住想要把這個技術學會呢?現在網路上也很多在教學攝影技巧和後製軟體的課程,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專業部落客,IG網美,或你單純只是想發給自己的社群軟體,只要認真學習就可以在朋友面前展現自己的攝影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