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是台灣夏季盛產的水果,中醫觀點認為,它味甘性溫,益心脾、安神養血,滋養補益作用良好,適量吃對心脾虛損、氣血不足所造成的失眠、健忘、驚悸、眩暈等症有一定的食療功效。
龍眼雖好,但食用過量也容易造成反效果,據陸媒《家庭醫生在線》報導指出,龍眼吃過多有以下幾種危害,而且五類人不宜食用。
龍眼食用過量的兩大牙周病治療方式危害
一、上火
龍眼吃多了容易上火,可能導致痰多、長痘痘、喉嚨不適,除了控制食用分量外,建議可搭配梨子、蘋果等涼性水果同吃,減少上火的機會。
二、牙周病治療滯氣
只有牙醫能夠發現牙周病的早期症狀,但隨著病情發展,其他症狀會慢慢顯現。這些症狀包括:
• 牙齦紅腫疼痛
• 刷牙或使用牙線時齒齦出血
• 牙齒偏移或鬆動
• 牙齒與牙齦之間有膿液
• 口臭不能消除
• 因為牙齦退縮,牙齒顯得更長
• 牙齦與牙齒分離
• 牙齒咬合方式發生變化
• 部分假牙的配合出現變化
中牙周病治療醫師表示,龍眼屬於濕熱食物,吃過量容易導致滯氣,進而損害身體健康,故建議一次不要吃太多。
哪些人不宜吃龍眼?
中醫講究依個人體質來選擇適當食物,有內熱痰火、皮膚病或痛風的人都不宜多吃桂圓。中醫將痛風歸於「痺症」範疇,病因是由於風寒濕熱等邪氣,導致氣血凝滯而發作,故患者不宜吃容易引起氣滯的龍眼。
另外,對於體內有熱的哮喘患者,吃龍眼則會引發肺熱咳嗽,切記減少食用。因龍眼含糖量高、含鉀量高,患有糖尿病、腎臟病者食用前最好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以免引發不良後果。
牙齦微整為口腔美學重要指標,但若收起「笑齦招牌」,私底下不笑的無尊,顏值可令不少人驚豔。確實,對一般人而言,「露齦笑」會破壞面部的美觀及和諧,也較會影響人的自信,因此現今除了牙齒美白及齒顎矯正外,牙齦微整形也逐漸成為口腔美學的重要指標。現代人相當重視自身給人的第一印象,因此在牙齦微整形部分詢問量逐年攀升,隨醫療科技提升,牙齦手術比起過去以手術刀或器械進行翻瓣、切肉、削骨的過程相比,現今運用「微創翻瓣手術」或「水雷射治療」,能大幅縮短術後癒合時間及減輕不適,使牙齦整形手術不再令人心生畏懼。「露齦笑」形成原因包括:天生牙冠過短、上顎骨過度增生、骨性暴牙、補償性門牙過度萌發,或因後天不明原因、藥物影響等因素造成,牙齦過度增生狀況。臨床上最常見,門牙雖長得完整,但牙齦未能如期退到適當位置,造成牙齦過長,這種狀況最適合接受牙齦微整形矯正,牙周專科醫師能運用「微創翻瓣手術」或「雷射輔助牙肉美容術」來協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