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也會得「腫瘤」?認識「心理腫瘤學」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宣告,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是癌症、憂鬱症與愛滋病,顯示心理健康在整體健康的角色不容忽視。研究報告顯示,癌症中有憂鬱症狀者可高達60%,而憂鬱的負面思考、感受不到希望與快樂的狀態等等症狀,不但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使得病人無法配合治療。因此,縱有再先進的抗癌藥物,若無法讓病人接受治療,一切都是枉然。

癌症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其實比上述狀況複雜得多。隨者科技的進步,罹癌者存活期的增長,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 這門學問逐漸受到重視。心理腫瘤學當然不是心理也會得腫瘤的意思,而是指精神心理層面與癌症之間複雜的交互關係。

心理腫瘤學主要由兩個面向切入,一方面探討罹患癌症對心理精神層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探討心理精神層面對癌症的發生與進程的影響。其關心的議題相當廣泛,包含癌症病人精神症狀或疾病的分布狀態、精神疾病與癌症預防的關係、性格發展與精神疾病對癌症的致病可能性、存在議題的探索、心理治療對癌症的效果、長期癌症病人存活者的生活品質、癌症治療時可能導致的心理精神障礙、溝通與病情告知技巧的訓練、終末議題的處理、甚至臨床工作者的精疲力竭(burnout)等等,都是需要關注的面向。

活動假牙年紀大的長輩的活動假牙隨著年齡增長與骨質流失,活動假牙就會逐漸沒有施力點,開始滑動,容易造成黏膜發炎及破皮,活動假牙的問題多會出現在下半部牙齒,面對這樣的狀況,現在可以利用「植牙」的概念來協助固定全口活動假牙。「這道理並不難,就像是幫活動假牙裝上鈕扣固定。活動假牙」其實就是在下顎前牙的下巴骨裝上兩顆植體,植體上方搭配活動假牙,再裝上類似鈕扣的裝置,完成後將活動假牙扣上,就可以減少活動假牙跑掉的問題。下顎前牙的下巴骨因骨質比較硬,且沒有重要的神經、血管通過,就算因長期配戴活動假牙而萎縮,多半仍具放置人工牙根的條件,只須植兩顆牙齒,花費40分鐘,對年紀較大的老年人來說,也比較不用擔心無法手術的問題。不過,術前還是要經過詳細的健康評估,最好是沒有嚴重的血糖、血壓問題、服用抗凝血劑等狀況;術後病患家屬也要注意協助維持傷口的清潔。並每半年固定回診,請醫師協助改善活動假牙狀況,這樣才能延長假牙的使用期限。

而此一學門,個人認為或可意譯為「腫瘤身心醫學」,因為這應屬身心醫學(psychosomatic medicine) 的範疇,只不過身體的部分是癌症,正如其他類似的學門,如心理皮膚學(psycho-dermatology)、心理腸胃學(psycho-gastroenterology)、心理心臟學(psycho-cardiology)(或稱雙心醫學)一樣,強調心理精神層面與身體某系統的交互關係。而同時注重一個人的身心靈等層面,正是全人醫學(holistic medicine)的核心概念。

相對於其他專業,心理腫瘤學還算是年輕的學門,在台灣,專科學會推展此一概念的腳步也正逐漸加溫。面對罹癌的患者時,我們需要以全人治療的態度,加上心理腫瘤學的專業,才能在抗癌藥物發展蓬勃發展的世代,真正為癌症患者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

瓷牙貼片又稱牙齒美白貼片或陶瓷貼片,將陶瓷製成的貼片黏著在修磨後的牙齒上,以修復受損及美化顏色、形態不佳之牙齒,廣泛運用於著重美觀需求的前牙區。首先醫師會先將外側牙齒表面磨去薄薄一層, 接著根據您的齒型、齒色、微笑曲線、牙齦曲線、及個人期待, 製作厚度僅有一至一點五毫米的超薄瓷片, 以特殊高強度的複合樹脂將瓷片黏著在牙齒表面上, 牙齒馬上煥然一新!若您想打造全面性的完美笑容,全瓷冠推薦可針對上排的露出的前六顆牙齒進行製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